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 多动?好动?丨传闻中的ADHD_诊断_症状_患者

股票期货配资_配资代理期货_期货策略平台
你的位置:股票期货配资_配资代理期货_期货策略平台 > 期货策略平台 > 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 多动?好动?丨传闻中的ADHD_诊断_症状_患者
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 多动?好动?丨传闻中的ADHD_诊断_症状_患者
发布日期:2025-07-17 21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 多动?好动?丨传闻中的ADHD_诊断_症状_患者

作者 |荚膜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

小学的时候,小A班里有一个很“调皮”的同学小B。

这个小B同学很多时候像是没有在认真听人说话或认真学习,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走神。小B还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,大声打断老师并询问与课堂无关的问题,甚至下座位走动。

在全班同学排着队去上体育课的路上,或是大家轮流玩某个游戏的过程中,小B会突然很不耐烦地推开前面的同学往前跑,小A也因此被推倒过一两次。

此外,小B的手指好像也不太利索,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好像无法对齐一样,甚至左右不分,更别提系鞋带、扣纽扣等等了。

这样“调皮”的小B,学习成绩自然不太好,在班上也很不受欢迎,经常遭到小朋友和家长的投诉。于是老师很无奈,只能叫小B的父母带着小B去测试智力。

然而,小B的智力并没有问题,甚至比平均智商稍高一些。但是,这个孩子患有一种叫做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,ADHD) ”的疾病。

展开剩余92%

《摩登家庭》中的luke被怀疑是ADHD患者,但luke只是正常的外向好动。(图源网络,侵删)

小A有点疑惑,ADHD不应该是对于那些“天天跑来跑去,活泼好动不服管”的儿童而言的吗?小B得的怎么会是这种病?

ADHD是如何被诊断的?

在一项疾病被诊断的过程中,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往往需要进行以下流程:病史采集、诊断原则匹配、辅助检查、鉴别诊断。

//1.ADH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

在病史采集方面,ADHD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:

注意障碍: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易分散、注意广度缩小,因此回避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活动,伴有因注意障碍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。

多动冲动:多动指不分场合的,持续性的过度活动状态,该状态在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下也无法显著改善;冲动则指缺乏思考的、不顾后果的,无法为遵守规则而等待的行事风格。

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,言语智力得分高于操作智力,可伴有神经精神发育异常。

但是,这些症状和体征要达到多严重才能下这个诊断呢?

在诊断标准匹配阶段,临床医生们需要根据DSM-5标准对患者出现症状的初发时间、频率、时长进行匹配。

根据DSM-5诊断原则,诊断ADHD在症状上需满足以下条件:

“注意障碍”和“多动冲动”两个维度至少一个满足 6 项或以上的症状条目,持续 6 个月以上,并在 12 岁以前就已存在;

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场合,且干扰正常的学业、职业和社交功能。

此外,ADHD常用的辅助检查还包括实验室检查(四大常规)、脑电图、影像学检查及量表检查(行为评定量表、智力量表、神经心理测验)。

医生们需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,经鉴别诊断表明患者症状不可用其它疾病解释后,才能做出ADHD诊断[1]。

ADHD脑fMRI阳性结果主要为大脑前额叶、颞叶、尾状核、扣带回代谢降低[2]。(图源网络,侵删)

//2.ADHD需要与它们鉴别

脑病及其它器质性疾病:ADHD在fMRI表现上具有一定阳性指征,表明其确实与个体大脑功能发育不全有关,但从宏观层面来看,ADHD的大脑与身体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儿童和成人并无明显器质性差异(这一点也是所有精神疾病诊断的前提条件)。

个体正常的外向好动:正常儿童或成人的活泼好动常是符合年龄的、可控的、带有目的性的好动。然而ADHD患者的多动时常是支离破碎、有始无终、不停变换、不计后果、不分场合、难以自制的,并伴有咬指甲、遗尿、说谎,打架斗殴等行为异常。这项鉴别可以通过量表、fMRI、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完成。

抽动障碍、品行障碍:ADHD与这两个疾病的鉴别点主要在于“动态”。品行障碍患者常常具有主观打破规则的意愿,而抽动障碍的特点主要有抽动行为多样性、发作波动性、慢性反复性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抽动障碍患者有概率共病ADHD。

智力障碍、孤独症谱系障碍:ADHD与这两个疾病的鉴别点在于患者的智力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,且言语智力高于操作智力。而孤独症患者的行为症状以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、对外封闭为主。

精神分裂症、心境障碍:这两种疾病因有其它特异性认知(幻觉、妄想等)及情绪(情感淡漠、高涨、低落等)症状而与ADHD区分[1-4]。

成人也有ADHD?

去年,随着猫meme爆火,有一位博主也将自己因为注意缺陷的种种困扰求医并在20岁确诊ADHD的故事做成了猫meme视频,并将成人ADHD带进了大家的视野。

详情请看这个猫meme!(图源网络,侵删)

实际上,这个猫meme视频中看似“首发”于成年的ADHD大概率也起病于12岁前,只是长期未诊断的结果。

1970年代初,儿童精神病学家在早期患ADHD的儿童中进行随访,发现30%~50%曾患ADHD的儿童,其注意障碍与行为症状依然存在,且该数据与患儿是否曾接受治疗无关。

依据DSM-5指南,成人ADHD诊断标准已与儿童ADHD一致。且指南表明,诊断成人ADHD时,需要以“未成年期间曾诊断或出现ADHD症状”为重要依据[4-5]。

所以——

//1.成人ADHD或许是儿童ADHD的延续

也就是说,儿童时期的ADHD预后会对个体的长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。

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ADHD儿童的预后呢?

研究表明,智力水平与社会支持是其中两个关键因素。

智力通常是通过学习转化为实际技能的[6]。ADHD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力,从而影响学习能力和表现[4],也影响了智力向技能的转化过程。

我们可以想象,如果一个孩子本身智力很高,即使他的学习能力和表现因为ADHD受到了一些影响,TA还是有可能把一部分技能顺利应用到生活中,这时ADHD带来的影响可能就小一些[7]。从这个角度看,ADHD的“预后”也许会更好一些。

同理,如果能通过一些方法减轻ADHD对学习的影响,让ADHD患者更顺利地把智力转化为技能,他们应对生活就会更容易。而社会支持正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的重要途径[7]。

除了社会、家庭对患者个体的包容带来的心理上的托举和支撑,社会支持更还包括帮助个体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、了解常规社交法则的良好环境。

如果个体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、学习表现持续受损,未能有支持性环境练习社交法则,则相应的智力很难顺利转化为必备的能力。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一些成年人持续表现出ADHD相关症状[8]。

//2.成人ADHD是怎么被发现的?

大部分成人ADHD症状表征强度弱于儿童期,但依然有很多人会在成年后确诊ADHD,这是为什么?

一方面,成年ADHD患者常常因共病就医,并在排除诊断的过程中确诊了ADHD。

成人ADHD的共病较多,常有:抑郁障碍、焦虑障碍、双相障碍、人格障碍、物质使用障碍(SUD)、睡眠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肥胖等。根据《中国成人ADHD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(2023版)》进行的统计,成人ADHD与其它精神疾病共病率如下[5]。

而在临床上,许多成年的ADHD患者表面上是被这些共病症状困扰,实际上是被ADHD困扰。

举个例子,ADHD患者无法专注地完成任务,导致工作效率降低,工作时间变长。然而工作本身是有完成期限的,所以ADHD患者可能会长期沉浸在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焦虑情绪之中,并带来焦虑障碍。这样的患者常常在心理测评的过程中被检出焦虑,并在后期补全病史[5]。

另一方面,还有不少成年ADHD患者像猫meme里的叙述者这样,因为在网上了解了ADHD典型症状、进行自测而最终就医确诊。在医生系统了解患者的个人史,并进行严谨的辅检、鉴别后,困扰这位患者多年的“为什么我就是无法专注/无法遵守规则进行等待”的谜题才最终被解开。

近年来,成人ADHD逐渐受到关注,不少患者在了解相关知识后,主动去寻求帮助,最终得到确诊,这也离不开公众精神健康和疾病意识的提升。

其实,相信大家在了解ADHD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样一个真相:

是疾病,不是标签!

精神疾病的发生、进展,甚至预后,都很难为患者本人所控制。而社会支持,作为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,也要求我们更规范地看待ADHD患者。

//1.患者:及时、规范就诊

如果您正在怀疑自己是否患有ADHD,请综合考虑自己过往与现在的症状,并在公立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规范、标准的就诊与治疗。

ADHD标准诊断流程

ADHD的临床治疗、干预方案明确,主流一线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5%~80%。速释剂一般在用药45分钟后显效,最佳效果出现在用药后1.5~3小时,血液有效成分可维持2~4小时,可短期、快速、有效缓解症状[4]。

除此之外,综合心理治疗也具有显著疗效[9-10]。所以,我们鼓励ADHD患者规范地在门诊就医。

//2.家属:适应与关爱

如果您的孩子或家属疑似或已被诊断为ADHD患者,请遵照医嘱带您的家属进行系统的治疗。

此外,请关照您自己的情绪与身体健康。我们可以理解您对于家属患病的迷茫无措,但请首先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,才能为孩子、家属提供更好的托举。您可以:

系统、全面地了解疾病与照顾知识:向专业的临床医生了解ADHD如何发生、发展、如何被治疗、预后如何等等,可以有效地降低您对ADHD病因及治疗方案的茫然,并减轻您对各种伪科普(如:水杨酸盐、糖果等导致ADHD)、假治疗(如:氨基酸、维生素可治疗ADHD)的采信。

寻求互助小组与心理支持:您并不孤独。国内有1.5~10%的学龄儿童[4]、2.5%的成人患有ADHD[5],他们的家属不在少数。患者家属社群的支持可以为您提供知识与心理支撑,但如果您的身心状态已经不足以承担照顾患者的工作,请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、治疗师、临床心理科医生以及各类支持系统的帮助。

正常个体与ADHD患者的大脑宏观上无异,只是ADHD患者大脑在被迫承担更多的思绪。(图源网络,侵删)

作为家属,您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患者适应学习与社交的节奏:

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

改变对患者学习效率的期望,应患者的特殊学习需要调整学习任务,及时给予赞扬鼓励:调整学习任务完成方法,减少学习任务总量,增加口述即可完成的任务,在患者完成时及时给予鼓励与反馈。

利用多感官方法教授:利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多感官刺激吸引患者注意力,保持患者学习效果。

增加患者个人空间:患者时常有忍不住起身走动等行为,为减少患者及其他个体的受伤概率,可增加患者左右、前后的活动空间,以帮助患者适应学习、工作环境。

帮助患者习得人际交往规范

与患者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。

有效规避并化解患者在群体之间及与家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。

掌握使用正性强化方式鼓励患者的良好行为,培养自信心与成功感。

//3.大众:摒弃病耻,拒绝泛化

网络环境下,大众可能会将思维跳跃、注意力不太集中、有创造力、行事风格大胆的个体误认为ADHD患者,甚至部分个体会审视自己身上的这些特质,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怀疑。

譬如说,没有受过专业医学训练的人可能会误以为《摩登家庭》这部电视剧塑造的角色Luke是一位典型的ADHD患者,却忽略了这个角色的教养方式、家庭环境对他的实际影响。而这与ADHD的临床诊断标准有着较大差异。

这是luke,他是一个正常人。让我们一起说“luke真可爱!”(图源网络,侵删)

然而,对于真正患有ADHD的患者,大量的“假患者”会使他们感到不被理解。

试想,如果ADHD成为可随意撕贴的标签,那么真正的ADHD患者将去向哪里?

当一位真正的ADHD患者点开一个“治疗ADHD”标签下的视频,却发现里面展示的所谓“治疗方法”以及“ADHD患者”与自己的实际经历并不相符,他会作何感想?这不仅可能加重他们的困惑和无力感,也容易让他们对专业的诊疗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产生怀疑、失去信心。

真实ADHD患者还可能会觉得,自己受到的关心与关注或许并非出于真心,而是周围人对某种”流行疾病“的一种猎奇。他们或许会因此产生强烈的病耻感,感觉自己难以被真正接纳,于是避讳谈及自己的疾病,从而错过应有的理解和支持。

因此,我们呼吁大家以科学、系统、全面的态度认识ADHD,而非随意将疾病标签化。

摒弃偏见,是对患者基本的尊重,拒绝泛化,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看见。

投票

学堂君

学堂君有时候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:“XX这么好动、老是集中不了注意力,是不是ADHD?”在这里,学堂君想说,ADHD的诊断需要专业评估,别轻易给别人/自己下诊断。

[1]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. Diagnosis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: DSM-5 [M] . 5th ed. Washington, D. C. : A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,2013

[2]Sidhu, G. S., Asgarian, N., Greiner, R., & Brown, M. R. (2012).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in fMRI-based diagnosis of ADHD.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, 6, 74.

[3]邓红珠,邹小兵.2011版美国儿科学会《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、评估和治疗临床实用指南》解读[J].中国实用儿科杂志,2012,27(2):99-101

[4]郝伟,陆林.精神病学.8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
[5]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. 中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(2023版)[J]. 中华医学杂志,2023,103(28):2133-2144.

[6]Gagne, R.M. (1962)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. Psychological Review, 69, 355-365.

[7]Cheung, C. H., Rijdijk, F., McLoughlin, G., Faraone, S. V., Asherson, P., & Kuntsi, J. (2015). Childhood predictors of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outcome in ADHD.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, 62, 92–100.

[8]Leffa, D. T., Caye, A., & Rohde, L. A. (2022). ADHD in Children and Adults: Diagnosis and Prognosis. Current topic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s, 57, 1–18.

[9]刘粹,王玉凤,王希林,康传媛,位兆国,汪毅.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疗效观察 附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疗效报告[J].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2003,17(8):565-568

[10]孙秋,李廷玉.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进展[J].儿科药学杂志,2016,22(6):49-52

作者 | 荚膜

编辑 | 良久

美编 | 云秋十大可靠的配资平台网站

发布于:北京市

Powered by 股票期货配资_配资代理期货_期货策略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