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能在正规战争中击败秦军,哪怕仅仅一次股票配资流程图,你也将永载史册。
想想看,那个时候秦国的国力可是战国七雄之首,势力雄厚,几乎没有对手。秦国常年战功赫赫,对外战争中几乎从未尝过失败的滋味,它不断向东扩张,侵占六国的领土。六国只能勉强防守,根本无法还手。
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秦国在进攻六国之前的战绩:
公元前283年,秦国攻占魏国的安城(今河南新乡),一路逼近魏国都城,直到魏国才不得不撤兵。同时,秦昭襄王还要求赵国交出和氏璧,蔺相如才成功将璧物完璧归赵。
公元前282年,秦军攻占了赵国的两座城池。
展开剩余77%公元前280年,秦国大将白起攻占赵国光狼城,而司马错则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。
公元前279年,白起再次带领秦军攻下楚国的陪城与鄢城(现湖北襄阳宜城县)。
公元前278年,白起更进一步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(今湖北荆州江陵),并且焚毁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,震撼了整个六国。
公元前275年,秦国的穰侯魏冉征讨魏国,斩首4万,魏国为保全自己割让三县求和。
公元前274年,秦国的客卿胡阳再次攻占魏国,斩首15万,接连攻占多个城池,魏国只得割让南阳来求和。
公元前271年,秦国的客卿灶攻占了齐国的刚、寿等城池。
公元前270年,秦军出征赵国阏与(今山西和顺),虽然未能攻占,但这次战役却成为赵奢指挥的成功抵抗,标志着秦国的一次重大失利。
回到阏与之战,这场战斗前,秦国正在进攻韩国,驻军于阏与。赵惠文王向著名的将领廉颇请教:“能否救援阏与?”廉颇回答说:“道路遥远且险阻重重,救援几乎不可能。”紧接着,赵王又问了乐乘,乐乘的答复与廉颇一致,认为根本无法援救。
此时,赵王向赵奢请教,赵奢则表示:“道路虽然遥远且艰险,但如果比喻为两只老鼠在洞穴中争斗,凭借勇气也能取胜。”赵王听后,决定任命赵奢出征。
值得注意的是,赵奢本是税务官出身,阏与之战前,他仅有一次领导军队作战的经历。公元前280年,他曾攻占齐国麦丘(今山东商河),但那时齐国已经残破不堪,这场胜利并未显示出赵奢过人的军事才能。
为什么廉颇和乐乘都不敢出战,而赵奢却敢且能取胜呢?其中原因就在于赵奢的军事才能。虽然他有一个著名的儿子赵括,但赵奢与赵括的区别在于,他不仅能理论指导,还能真正运用军事策略。
赵奢打胜阏与之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:
首先,赵奢通过疑兵之计迷惑秦军。他让军队在邯郸出发约30里就安营扎寨,故意让秦军认为赵军胆怯,准备放弃救援。秦军信以为真,放松警惕,为赵军的反击埋下伏笔。
接着,赵奢利用兵贵神速的原则,在秦军松懈之时,迅速集结部队急行军,只用了两天一夜便赶到了离阏与50里的地方。这让驻扎在武安的秦军措手不及,赵军已经在阏与占据了主动。
最后,赵奢采取了抢占制高点的战术。他听从一名叫许历的军士的建议,占领了阏与北山的高地。秦军闻讯后急忙派兵争夺,但赵军利用地势优势成功击败了秦军,最终成功解救了阏与。
赵奢告诉赵王:“狭路相逢,勇者胜。”但他并没有依靠单纯的勇猛,而是凭借了巧妙的计谋。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破了秦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也彰显了赵奢的军事智慧。
赵奢的胜利具有三个重要意义:
1. 这是秦军罕见的失败。考虑到秦国在对六国的战斗中几乎无一败绩,这场胜利对赵国来说意义非凡,它有效地打破了秦国不可战胜的形象。
2. 这场战役是赵国主动进攻秦军的例证,而非以往的被动防守。这种主动性让赵国在后续战斗中取得了战略主动。
3. 赵军行军超过200公里,跨越险峻的地形,经过长途跋涉后取得胜利,展现了赵奢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。
正是凭借这一场战役股票配资流程图,赵奢的名字得以永载史册。
发布于:天津市